街机店逐渐消亡,却催生这个线下千亿量级新行当?
当淘宝、京东、拼多多成为国民消费的常态,最焦虑的毫无疑问是那些曾经门庭若市的百货商场。线上线下在渠道成本上的差异使得价格战很难成为商场经营者们把消费者“请回来”的有效手段,于是“体验式购物”成为了线下商超的独门绝技。
一个最直观的变化是大型购物中心零售业态的变化。在线上购物兴起前,大部分商场除了1层贩卖手表和化妆品、顶层有少量餐厅和电影院外,中间楼层基本都是贩卖服饰箱包。而在“体验式购物”的理念指导下,除了餐饮业态的比重上升,KTV、健身房、美甲店甚至书店都被请进了百货商场,当然,还有曾经最受监管部门和家长们“痛恨”的游戏厅。
几经变迁,如今的游戏厅更像是老少咸宜的游乐场,不分年龄、不分性别,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游乐项目,由此也催生出了一个规模过千亿元的新兴产业——线下游艺。今年6月,商用游戏游艺设备行业龙头华立科技成功登陆A股创业板,成为行业内第一家上市公司。近期,天风证券发布了一份华立科技的调研报告,由此也为我们揭开了这个新兴行业的“生意经”。
中国街机变迁:其兴也勃,其亡也忽
在网游和网吧兴起之前,除了机能相对落后的小霸王游戏机,大部分80后、90后的游戏记忆里一定有着街机的一席之地。
80年代中后期,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街机厅就已兴起。当时的街机厅多以私人经营为主,体量小、环境差,机器也较为陈旧,多为日本或港台地区淘汰转手的旧机器,甚至还有许多南方沿海地区仿制组装的“山寨机”。
进入90年代,随着对外开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世嘉、南梦宫这些日本街机厂商也就顺理成章进军了上海市场。这些大厂自营的街机厅不仅能提供更正规的原装机器,在选址上也偏向于人民广场、南京东路这样的繁华地段,这与喜欢在学校周边“割韭菜”的私人街机厅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街机文化耳濡目染的熏陶中成长起来的硬核玩家却很快发现,即使是大厂的街机厅,也存在影响游戏体验的关键缺陷——机器和内容更新缓慢。于是,大型私营街机厅再度崛起,这些手握特殊渠道的店铺在那个缺乏监管的年代很容易获取和日本市场同步的内容更新,也自然更受到玩家青睐。
转折点发生在2000年。这一年的5月,《光明日报》刊发了一篇题为《电脑游戏:瞄准孩子的“电子***”》的报道,这篇针对当时刚兴起的PC游戏的文章却意外波及到了街机市场。随后,相关部门下发文件,要求各地立即停止审批新的游戏经营场所,大力压缩现有数量,停止引进游戏。